中藥材資源的無序開發、品種創新不足、質量安全水平不高,都將影響中醫藥事業持續健康發展。加快道地藥材基地建設,是繼承和發展中醫藥事業的重要一環。究竟什么樣的藥材才算是道地藥材,道地藥材和成藥質量之間有著怎樣的關系?近日,河南中醫藥大學藥學院教授董誠明在接受新華網采訪時表示,特定區域、特定栽培技術和管理方式都影響著道地藥材的質量,對待道地藥材,我們要發掘其優良特性,進行現代研究,讓更多人接受道地藥材。
《本草經集注》記載,“諸藥所生,皆有境界”,其意為每種藥材都有其特殊的生長環境。董誠明表示,在中藥的種植和培育過程中,不同的中藥材都有其特定的采收年限和采收季節,因此我們在研究藥材的時候,要進行本草考證,“品種是藥材栽培過程中至關重要的環節;其次是產地,不同的藥材需要在特定的區域內栽培;沒有好的管理也種不出好藥材,因此栽培技術和田間管理也是藥材生產過程中需要考慮到的因素”。董誠明說,藥材的質量受多種多維因素的影響,除以上因素外,我們還要注重藥材的加工方式,在溫度和濕度上嚴格把關,只有這樣,我們才能栽培出品種優良、質量上乘的道地藥材。
東北人參,四川川芎、安徽丹皮、河南山茱萸……天然藥材的分布和生產特點,與其生長所在的的自然環境息息相關,我國自然地理狀況十分復雜,水土、氣候等生態環境各地不盡相同,因此中草藥的生產多帶有一定的地域特色,而產地與其產量、質量皆有著密切關系。董誠明表示,以山茱萸為例,其種植地主要分布在浙江、陜西、河南等地區,例如仲景宛西制藥山茱萸藥材基地就坐落于河南南陽西峽縣,這些地區種植的山茱萸肉厚、色澤鮮亮、多糖含量高,其藥用價值也更高。他進一步解釋,人們所熟知的“六味地黃丸”中就含有山茱萸,山茱萸的多糖成分能夠幫助人體提高免疫力,幫助藥物發揮更大的療效和作用。
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》提出,建立道地中藥材評價體系,支持道地中藥材品種選育;扶持道地中藥材生產基地建設;保護道地中藥材。道地藥材和普通藥材相比區別如何,兩者在成藥質量上又有什么樣的差別?董誠明表示,對于道地藥材來講,我們要注重藥材的物質基礎,即生長環境和氣候等,物質基礎對于藥材的質量有著不同程度的影響,在生產藥品的過程中,我們要依據在特定的道地藥材區域進行原料選擇的標準進行選材,從而保證藥品質量,避免藥品質量出現跳躍性或不穩定的情況。